逸一时,误一世。
未闻花名
/
in 动漫音乐
260
突然想写未闻花名,起因是因为近期《知晓天青色的人》在日本上映了。
在这部剧场版情报公开的时候,官方也正式宣布了这是以长井龙雪、冈田麿里、田中将贺为核心的动画制作团队“超平和busters”的三部曲中的第三部。这个以监督-脚本-角色设计为结构组建的“黄金组合”,三个人最初在《龙与虎》中相互结识,然后联手打造出了《未闻花名》《心灵想要大声呼喊》等青春催泪系作品受到不少观众的欢迎。
“超和平busters”这个名称来源于一部脍炙人口的著名动画作品。如果经历过2011年-2015年这段时间的动画爱好者,都知道那个年代《未闻花名》火热到接近于“闭嘴番”,在广大贴吧论坛上铺天盖地无不是未闻花名的推荐,各种动画排行榜盘点都有着这部动画的身影。4万1千的销量也证实了当年《未闻花名》的极高人气,作为超和平busters组合的第一部处女作,《未闻花名》无疑是空前的成功。
不管是令人落泪的ED《secret base~你给我的所有~》,还是作品中最后晨曦之下主角们捉迷藏的场景——《未闻花名》从头到尾的诸多元素,都曾宛如夏日里一股清凉的微风,悄悄地吹进过不少观众的心里。时隔8年,《未闻花名》的热度早已消去不少,或许更是成为不少人所怀念的回忆。正如ED歌词所唱的那样:“十年后的八月,我们一定能再次相见”。借“超和平busters”新作上映之际,就让我们来再次回顾和赏析一下,曾在许多观众心中盛放的“那朵花”。夏日的青春 在许多影视作品里,每当谈起青春这一主题,都难以绕开夏日这个元素,仿佛夏日拥有着青春中最独特的味道。不管是与喜爱之人共同欣赏花火大会上的烟花,还是在海边吃着烧烤玩着仙女棒,又或是在空旷而安静的地方遥望夜空,夏日总是拥有许多让人感到美好而青春洋溢的元素。
《月色真美》日本众多影视作品则更是执着于体现夏日的这份魅力。青春教主岩井俊二通过《烟花》呈现了一段夏日里疯狂的私奔;细田守通过《夏日大作战》呈现了一个千姿百态的家族;绿川幸通过《萤火之森》呈现了夏日末一段悸动而无奈的恋情。而《未闻花名》,正是在这个生命力旺盛的季节里,掀开了一段友谊与救赎的青春故事。《未闻花名》的故事大概讲述了面码,仁太,雪集,安鸣,鹤子,波波等人本来是童年里的玩伴,关系很要好的6人 在山上找到一个废弃的小屋子,并以此成立六人的小团体“超和平busters”。
某一天他们聚在一起聊天时,安鸣开玩笑地对仁太说 “仁太你是喜欢面码吧。”害羞至极的仁太一时语塞,说了一句“谁喜欢这种丑八怪”后随即跑开。面码在追逐仁太的过程中,不幸掉进河里溺水身亡,剩下的五人心里怀着极大的内疚,由此分崩离析。
故事在这一事件发生的多年后正式开始——一天,仁太在家里突然看见面码出现在他的身边,随后他发现只有自己能看到面码。面码说自己变成了幽灵,而这是因为有一件还没完成的事情,她因此停留在了人间。于是,原本分崩离析的六人,抱着赎罪的想法,为了帮面码完成最后的心愿而重新聚在了一起。于是,名为青春的纠葛与救赎,拉开了序幕
不难发现,《未闻花名》的舞台与日常场景始终紧扣着夏日的清凉与慵懒。整个故事从始到终,场景一直在儿时回忆以及主角们当前生活之间来回穿梭。在第一集中,动画便以绿水,青山,树丛,小溪,热风,捉蝉等元素营造了一个充满夏日气息的舞台,表现出了夏日旺盛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作品巧妙地通过角色的频繁交互去传达与促进角色内心的情感, 这便是长井龙雪惯用的演出方式。长井龙雪钟情于使用食物作为媒介来拉近角色之间的关系,比如在《龙与虎》第一集的最后,陌生的龙儿与大河交往尚浅,此时让那位傲娇的大河腼腆的接受龙儿的原因,正是龙儿精心的美食与打扫。
这种通过食物进行交互场景多次出现在《龙与虎》中,甚至连OVA的标题是《便当的精髓》。类似的情况在长井龙雪早期的作品中同样十分常见。这一演出方式依然大量出现在《未闻花名》里。在故事前期,观众尚未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为了交代仁太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并表现其不断变化的心境,动画团队分别设计了多个不同的饭桌上的场景。
除了“喜”之外,“悲”同样也通过设计与食物相关的场景来交代。在仁太心里倍感渺茫时候,故事给予了一段仁太一个人疯狂吃薯片的镜头,配合明暗交错的背景与局部特写,体现出了仁太内心的抑郁与封闭。
得益于生活化的表达,《未闻花名》在故事初期的几集篇幅之内,就得以快速地拉近观众与作品舞台的距离。这也使得动画在后半部分得以有更多的空间,去讨论这部作品的主题——赎罪与友谊。赎罪与友谊《未闻花名》初期的展开让很多人认为,它本会是一个单纯围绕友谊与成长的故事。但事实上,虽然作品在舞台搭建上极力拉近观众的距离,但在中后期故事走向上却仿佛又推开了观众一般,表现了角色之间非常复杂的情感纠葛。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在于该片推动情节的主要方向并非是体现友谊的真挚与温暖,而是倾向于呈现超脱于角色年龄所应有的,角色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不难发现,在《未闻花名》的故事里,面码的死成为了超和平busters所有小伙伴的心结。而这份情绪在剧集推进的过程中,被放大化成了不同模样的罪恶感,不同角色也展示出了不同程度的,在青年文化研究中经常提及的“性格偏离”(deviation)。仁太变成了不上学的家里蹲;雪集穿上女装扮成面码以自我安慰;安鸣变成了性格有些极端辣妹...在这部作品里的成长褪色成了自我救赎,角色关系的推进并非靠互相扶持与信任,更多的是争吵与发泄。
以第八集为例,在多次未能让面码完成心愿的情况发生后,主角团内部产生了矛盾。大家怀疑是否有人不是真心想让面码了结心愿,于是便开始了互相职责。在讨论问题的会议上,角色之间的不信任与隔阂便爆发了:雪集认为仁太一直执着过去,没有好好地思考如何面对现在的面码与大家,从而伤害了彼此的内心。随之而来的便是互相的争吵,甚至可以说是角色内心纯粹的自我发泄。作品中三番四次的安排角色之间的冲突作为转折点,过于扭曲的情节也或多或少减弱了观众的代入感。
不仅如此,《未闻花名》还夹杂了不少“贵圈真乱”的恋爱戏。多边恋爱的欲言又止感,更是让故事有了种“琼瑶剧”的味道。超和平busters的六个人,除去波波,另外五个人之间都抱着纵横交错的复杂的感情,同时这份感情也促进了角色内心的罪恶感。
甚至在他们仅仅5岁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喜欢的关系。故事发生的最初,也是因为安鸣的吃醋的提问而引起的,当安鸣问仁太是不是喜欢面码时候,鹤子表现出的欲言又止与雪集煽风点火的逼问仁太“老实交代吧”。这很难让人觉得这是这个年龄会有的性格与态度。
正因为作品夹杂了超脱角色年龄该有的情感以及错综复杂的关系与各怀鬼胎的争吵,整部作品的“友谊”的成分褪色不少。而角色所变现出的放大化青春期的情感与想法,也使得作品本身,成为了一种嘶声裂肺的呐喊。冈田麿里的呐喊 担任编剧的冈田麿里是一个喜欢在作品中歇斯底里呐喊的人——她与她笔下的角色,大多有着一股想把内心翻江倒海般的情感大力暴露出来的欲望。在当年对冈田麿里的采访中,她曾透露原版的《未闻花名》剧本中,原本包含了一场情色闹剧,不过在最终的动画剧情里并没有使用到。她起初的构想,是希望制作一部描写少男少女间尴尬且笨拙的爱情故事的动画。
作为剧本家,她曾希望通过一场重口味的情色闹剧来加强人物间的矛盾。但在之后,整个企划的发展为了配合动画化的要求,出现了面码的灵魂等超自然的元素,这一构想也未能达成。同时导演长井龙雪和作画监督田中将贺都对故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作为编剧的负责人,当她得知为了能顺利动画化故事不得不对剧本进行修改的时候,她非常震惊。那时,监督和人设都建议她把故事重点放在友谊这一主题上。
长井龙雪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如今被改良后的《未闻花名》,依然夹杂着不少软色情镜头
在整个故事里,面码不管是否裸体,总是毫无顾忌的趴在仁太身上,同时使用了许多特写镜头。在安鸣的故事里,也曾出现过她被强拉去宾馆,差点遭遇强奸的场景。可见,在冈田麿里原本的剧本中,《未闻花名》会更包涵更多的情色元素,情感纠葛也会更为复杂。
在冈田麿里曾推出的自传中,我们可以挖掘出她的亲身经历:冈田麿里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加上在学校受人欺凌,导致她本身性格存在一些偏执。所以冈田麿里笔下的作品,就宛如带着她身上的影子——角色都有着强烈的,对被爱的渴望。
冈妈的自传冈田麿里的内心情感是极度复杂的。她对色欲的表达,对被理解的追求,对复杂任务关系的执著,都是冈田麿里式的“暴露”。这其实是冈田麿里把“私小说”搬到动画上的一种变形。私小说是日本大正时代诞生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受物哀影响深远的日本文学中,私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之下对个人身边琐事与心理活动的描绘著称。私小说是最能体现“作家性”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是作者内心的自我(ego)的暴露,将其化为艺术形式的呐喊。
著名的日本私小说——太宰治《人间失格》这种“暴露”便以“呐喊”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也使得冈田麿里的动画成为了“私动画”。在上文中提到,《未闻花名》的故事里拥有大量的争吵,故事走向也偏向于自我救赎。我们不难发现,故事多次的发展都是通过超和平busters的6人各自内心的呐喊,或是发泄出内心的罪恶感,或是发泄出对他人不满。
这种“呐喊”在冈田麿里其他的作品中同样频繁出现,是她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其中以“超和平busters系列”的第二部动画电影《心灵想要大声呼喊》最为典型——冈田麿里所要表达的主题在标题中就已经写得明明白白。
故事的主人公成濑顺因不曾感受过爱等原因而陷入自我封闭,在故事的最后解开内心的封闭时,她依然还是独自一人。她歇斯底里地呐喊出内心的痛苦与经历,试图获得别人的理解。这种“呐喊”是单方面的、同时也是发泄式的。冈田麿里的这一表现方式,无异于赤裸地站在观众面前,毫不介意地暴露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希望被人理解的愿望。在她的其他的作品当中,虽然作品的主题以及背景设定都不尽相同——无论主题是爱、思念或是跨越种族和时空,她都选择了通过这一呐喊的方式,向读者传达着她的情绪。这种做法正是冈田麿里把故事推进到高潮的“催泪弹”。
冈田磨里作品《朝花夕誓》,其中也有类似的表达这正是冈田麿里备受争议的作家性,同时也是她笔下作品极具辨识度的风格。结语从2011年到现在,8年了,《未闻花名》依然是脍炙人口的名作。颇为文艺的作品标题,抓耳的ed,耐看的人设,精良的制作,感动到不少人的生死离别的故事,《未闻花名》具备了很多吸引人的噱头。即便是在如今,网络上各大论坛和贴吧的动画推荐中,《未闻花名》的名字也经常出现。这部作品在国内的动画爱好者圈子当中无疑掀起了一阵治愈催泪作品的风潮,也见证了冈田麿里X长井龙雪X田中将贺这一“超和平busters”组合的崛起。
《未闻花名》更像一场饱含青涩青春的回忆: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曾经的好朋友,都有一个曾经喜欢的女生,都有一场疯狂而自由的青春。但这所有的一切最终都逝去了——在《未闻花名》中,面码终究没能留下来,但她却永远留在了大家心里。这一切正如《未闻花名》最后的结语一般——那个季节盛开的花朵 究竟叫什么呢?轻轻摇曳着,手触碰到会被扎得好痛,凑近一闻会有股微微青涩的,犹如阳光一般的香味。渐渐地那香味会逐渐散去,我们将会长大成人 。但是,那朵花一定会在某处持续绽放。是的,我们不论何时,都会继续实现那朵鲜花的愿望。
评论 (1)
Tonm's Blog 的站点正在加载数据.....
未闻花名,但识花香。已知花名,花已不在。再遇花时,泪已千行。